close

前言
 
對一個六年級前段班的我,鹹蛋超人...始終是至今仍揮之不去愛戀!!成長於物質樸實的七零年代,仍較喜歡稱他超人力霸王,因為此名稱來自當時我們幼年的精神食糧"漫畫大王". 還記得每每經過騎樓下的書報攤,吊著幾包超人兄弟的橡皮人偶玩具,想要卻買不起,也不敢跟爸媽討的我的口腔期不滿足...如今我有能力買了,面對滿坑滿谷且各式各樣的鹹蛋超人公仔卻不再熟悉了! 以下是我於 2002年的文稿的修改

香港人稱他為「鹹蛋超人」…., 雖掌握到特徵卻流於戲謔, 周星馳的數部喜劇亦大量引用其造型及動作元素。其實日本原名ウルトラマン、即〝Ultraman〞的外來語, 英意上是比Superman還更極致的超人; 據說企劃之初正逢1964年東京奧運, 東洋排球魔女首次技驚國際的當時, 廣播中不斷激情傳出Ultra C( ultra motion=超高難度動作 ) 的流行語, 而被截取定名, 成為至今仍不斷發展的鹹蛋超人系列。

   正如「小叮噹」之於「多拉A夢」的變化,日名音譯始終是個問題,請容許我為了文章方便,姑且音譯為「武魯多拉人」

 

 

特效之神 - 圓谷英二 

    日本超人武魯多拉( ウルトラ ) 的創造者便是享有日本特效之神美譽的圓谷英二。他生於1901, 19歲起便在電影界從事攝影工作, 歷經多家電影公司; 1933年美國特效電影「大金剛」在日本上映, 刺激他決心向特效之路開拓。1954年日本最初特效電影「哥吉拉」( ゴジラ ) 公開, 獲得極大的成功與回嚮, 其中擔任特效技術的圓谷英二開始受到注目, 1955年「哥吉拉的逆襲」中正式掛名特技監督, 更隨著該片的海外放映而名氣大增, 遂有〝世界的圓谷〞之稱, 且開創了日本特效電影史上的黃金期。在一系列的哥吉拉怪獸電影製作之後, 他於1964年成立圓谷特技製作公司, 1968年改名圓谷製作公司, 朝向電視的特效發展, 武魯多拉系列便是該公司的最初作與代表作。其它亦製作相當多的特效作品, 曾在台灣播映的有七0年代的「恐龍探險隊」, 為第一部特效結合卡通的作品; 及前些年的「電光超人」。

   圓谷英二卒於1970, 該公司由長子圓谷一接任, 1973年竟猝卒, 後由次子圓谷犀續任至今。同時身為日本怪獸哥吉拉與日本超人武魯多拉的創造者, 圓谷英二的尊崇地位實至名歸。 
圓谷英二.jpg 



類對抗怪獸 - ウルトラQ

    1964
年開始製作, 1966年播映的「武魯多拉Q」為超人武魯多拉系列的前身, 性質頗似今天的「X檔案」, 以科學團隊調查總總不可思議的事件為主。製作的第一季以科幻小說為底本, 怪物的出現只是生物的巨大化或變異體; 第二季起製作轉向強化各式各樣的巨大怪獸, 深具特色且至今仍膾炙人口, 在設計師成田亨及造型師高山良策的手中大量出現, 在當時大受兒童歡迎, 引爆了日本電視史上第一次的怪獸熱( 怪獣ブーム )。其以人類對抗怪獸的基調, 大體上仍是東寶怪獸電影的延伸。另外「怪獸」( かいじゅう )一詞過去乃哥吉拉的專稱, 從此成為所有巨大怪物的通稱。 
ウルトラQ-2.jpg ウルトラQ-1.jpg

 

超人對抗怪獸 - ウルトラマン 

  1966年開始播映的「武魯多拉人」首次出現有巨大的超人對抗怪獸, 在當時兒童所未曾想像, 故其熱烈的程度遂將第一次的怪獸熱帶到頂點。其大成功的要素首先便在於武魯多拉人的造型, 相較於過去的超人只是華麗的面罩、披風及複雜的衣飾, 武魯多拉人呈現整體性及簡單化的設計: 佛像般端正的頭部, 莊嚴的嘴型, 甲虫般的眼睛, 連身橡皮潛水衣加上甲冑般的紋飾, 開創出新的超人圖像; 其手握貝塔棒( ベータカプセル )的變身及雙手交插於胸前的史貝姆光線( スペシウム光線 )發射動作, 更為兒童大街小巷的模仿。對戰的怪獸則多來自百萬年前的山上或海底, 充滿神秘氣氛。

  圓谷英二對科學性的重視則反應在科學特搜隊的設定上, 各式未來的噴射機、潛水艇、雷射槍….等出現, 描繪出對人類科技的未來展望。

  故事的開始便是M78星雲的宇宙警備隊員武魯多拉人, 由於追擊貝姆拉怪獸( ベムラー )而來到地球, 與前來調查的科學特搜隊員早田( ハヤタ )相遇, 不意竟造成早田身亡, 武魯多拉人歉然付命使其復活, 並從此由早田變身為武魯多拉人; 這種類似附身的關係稱為一心同體( 一心同体 ) 成為以後所有武魯多拉超人的模式; 而超人、怪獸、科學團隊的三角架構, 亦是所有故事的基礎模式。

  值得一題的是宇宙警備隊長佐飛( ゾフィー )在最後一集出現, 造型相同於武魯多拉人, 只不過胸前及兩臂多了二排乳釘及線條。 
ウルトラマン-1.jpg ウルトラマン-2.jpg ウルトラマン-3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meren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