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樣化與國際化ウルトラシリーズ 
  由於1977年「宇宙戰艦」所帶起的宇宙卡通熱, 1979年圓谷製作公司嘗試出武魯多拉系列的第一部卡通「座星武魯多拉人」(ザ☆ウルトラマン) ,其造型特色便在於額前的綠色五角星。之後武魯多拉系列 (ウルトラシリーズ) 復活之聲四起, 首先出現了編輯舊作的電影版, 不久也有新的創作, 開啟了日後影視的雙向進行。1980年終於再推出了「武魯多拉人80 (ウルトラマン80) , 製作又轉向兒童層。1983年推出「超戰士美洛斯」(アンドロメロス) 為武魯多拉人的機械化。1990年推出「武魯多拉人G(ウルトラマンG) 為首次與澳洲的國際合作, 為開國際市場, 一方面排除了武魯多拉兄弟, 且角色成員洋化; 一方面怪獸呈現出逼真噁心的好萊塢風格; 同時集數從此大幅刪減。同年也與美國合作推出卡通「武魯多拉人USA (ウルトラマンUSA)1994年推出「武魯多拉人帕瓦」(ウルトラマンパワード) 加強拓展國際市場。此後陸續推出1996年的「武魯多拉人帝加」(ウルトラマンティガ)1997年的「武魯多拉人帝納」(ウルトラマンダイナ)1998年的「武魯多拉人蓋亞」(ウルトラマンガイア)….等。
  至今仍在發展中的武魯多拉系列第三期, 呈現出多樣化與國際化的嘗試, 無論在媒體、特效、製作方向及風格上, 從而注入了一些新意與技術; 但對武魯多拉迷而言, 刻意切斷武魯多拉兄弟的臍帶, 且取景、人物過份洋化, 大失往日情懷。另外新作的密集推出, 亦容易形成印象的遞減與混亂。


全員集合.jpg 


化與保守―建構戰後的新神話
  至今已歷36年的日本超人武魯多拉系列, 縱觀其發展過程, 雖有企劃方向及造型設計的變化, 但更明顯的卻顯現著保守與僵化的核心; 如超人的形態、對戰的動作、怪獸超人科學團隊的三角架構、一心同體的附身模式….等。就媒體製作而言, 長期缺乏創新與改革, 實非良作; 但我認為這樣的特殊性格卻彰顯出另一層面的意義意識形態( ideology )的重視。
  在神話學( mythology )的理論裡,創造及維持宇宙秩序( cosmos )之神, 與破壞混亂( chaos )之神, 常是世界民族的神話普遍母題, 藉以認知或消解自然( nature )和社會( society )在互動過程中的認同與矛盾、制序與混亂、建設與破壞。日本神話「古事記」裏, 天照大神 (あまてらす) 與素盞鳴尊 (スサノオ) 所表現的便是這二種力量的原型(prototype), 代代建構出大和民族的宇宙觀。在影視媒體的出現及迅速發展, 伴隨著一同成長的戰後新生代, 對創造之神與破壞之神的印象, 已經替代成動不動就把東京踩得稀爛的怪獸哥吉拉 (ゴジラ) , 與莫名熱愛地球維持宇宙和平的超人武魯多拉 (ウルトラ) 故超人武魯多拉系列早已超越了影視角色, 與怪獸哥吉拉不斷的共同建構出日本新的神話象徵。

神話.jpg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meren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